外国语学院--法语

时间:2021-05-21点击:


01
/ 学院简介

 

一、基本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牵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为基础,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本科法语专业等教学资源,于2020年9月成立的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

外国语学院以建设一流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目标,着力推进“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式,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在学术研究领域或其他涉外领域的事业奠定厚实的知识基础。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已从以前单一的语言文学拓展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五大方向,是一个自身就具有“跨文化”和“跨学科”特征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级外语基础(第一外语),并比较熟练地掌握第二外语;大量阅读各国文学作品和原文文献,熟悉所学语种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和文学史,兼及其文化史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文学个案研究和国别区域知识学习,不断磨砺问题敏感性,养成一种“在历史进程的全部复杂关系中研究文学”和探讨国别区域问题的意识,培养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

目前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和法语两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生培养所涉语种二十余种,拥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国别区域研究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具备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

外国语学院目前以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为主要学术依托,拥有老一辈学者冯至、钱锺书、卞之琳、李健吾、罗大冈、罗念生、戈宝权、杨绛等奠定的深厚的学术基础和文学氛围,尤其是他们中文外文兼顾的治学传统一直传承至今,其学术成就在中国文学界和读书界影响广泛而深远。外国语学院现有教师99人,教授25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其中学部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担任国内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5人,担任全国一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2人,著名翻译家李文俊教授、柳鸣九教授先后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多人获得国外荣誉或被选为国外科学院外籍院士。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了教学和师资合作关系,与哈佛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巴黎索邦大学、波尔多政治学院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院网址:

https://sfl.ucass.edu.cn

公众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国语学院

235F5    

二、师资风采

英语专业拥有一支包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知名专家、博导、硕导等组成的师德师风高尚、学术创新能力强的科教深度融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外文所的程巍教授、徐德林教授、陈雷教授,欧洲所冯仲平教授、美国所倪峰教授等知名专家均为学院本科生授课或指导学生。英语专业的专职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著名学府,多数专职教师均有国外知名大学的访学经历。此外,英语专业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学院开展学术前沿讲座。

法语专业自设立以来一直重视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在编教师的专业涵盖法语文学、法语教学法、法国研究等方向,在编教师均毕业于北外、北大以及法国名校,专业基础扎实。实施“科教融合战略”以来,法语专业充分发挥社科院外文所和国际研究院所的科研优势,聘请研究所专家学者为本科生授课、担任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和本科学位论文导师,积极开展特色课程建设。同时,法语专业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或线上讲座,提升学生对法语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们的知识视野。

三、学生风采

外国语学院根据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未来规划,为每位同学配备一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院所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开展个性化阅读和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学院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新苗计划”等研究实践项目。高度国际化是外国语学院办学的另一特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目前同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学生可以在本科期间通过选拔获资助去国外交流学习,修习学分,提高语言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学生在校期间还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03
/ 招生专业

 

法语

 

(专业视频简介--2020年拍摄)

 

 

一、基本介绍

法语专业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人文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外语特长的卓越国际化人才。

法语专业学科领域涵盖法语语言、法语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法国及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五大方向和知识体系。

法语专业本科每年招收一个班,每届招收本科生15名,学制四年。本科教学中,法语专业注重法语语言知识传授和法语语言能力培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融合语言、文学、翻译、国别区域研究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在前两年的基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法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安排适度的法国历史、文化、社会知识课程;在后两年的高级阶段,在强化法语语言文学知识传授和法语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着重加强法语文学、翻译学、法语国家与地区(国别区域研究)等课程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对多元文化的分析鉴赏能力,形成社科大法语专业的培养特色。

法语专业着力推进与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相关国际研究院所合作培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专业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法语专业立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深度实施“科教融合”战略,推进“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和贯通性培养,开展跨学科和复合型的联合培养,形成以“外语+文学研究”、“外语+翻译学”和“外语+国别区域研究”为专业方向的复合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法语专业实行“学业导师”制,学院从社科院外文所和国际研究院所聘请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担任本科生的学业导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开阔学术视野,启迪本科生的科研热情,提升本科阶段的科研氛围。借助“科教融合”、院所共建,逐步完善和推进法语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制度安排。在本科学习基础上,优秀学生可以选择申请继续深造。在师资力量、课程选择、科研参与等方面,打破“本、硕、博”之间的人为限制,努力推进资源共享,让优秀的本科生能充分发挥学习和研究潜能。

202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了外国语学院与北外相关学院的深度合作。法语专业长期聘请北外资深教师为法语系本科生授课,或与学院教师合作授课,同时还聘请北外知名教授为学生们做讲座,指导学生们学习法语的方法,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法语专业注重开拓高质量海外交流活动,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海外学习等,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及对外交流能力。在专业设立之初就与法国索邦大学、波尔多政治学院和法国波城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开展暑期研修、交换生等项目,为学生们提供赴法国大学交流的机会。在“走出去”的同时,大力引进国际学术资源,积极邀请境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开展线上讲座,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国际教育。

法语专业所在的外国语学院目前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开展合作共建,同时还依托社科院相关国际研究院所,研究资源丰富、研究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师配置和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探索,形成教研相长的“科教融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外国语学院目前正在着力探索和逐步完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2022年,学院成功获批国别与区域研究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外国语学院和法语专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二、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法语语言各项知识以及跨文化交流、国别区域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法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拥有能熟练运用法语语言文学知识、口笔译翻译技能、国别区域知识从事实际工作和开展相关研究的良好能力,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

三、主干课程(部分)

法语精读(初级、中级、高级)

法语口语

法语听力

法语写作

选读法语文学作品

法语视听

法国文学概论

法国与法语国家和地区概况

法语笔译

法语新闻

法语口译

法语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

法国社会与文化

历史法国

法国当代政治与经济

法国研究专题

欧洲研究专题

当代国际热点问题

四、授予学位类别

文学学士

五、毕业去向

2022年本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比例达 29 %,赴法攻读硕士学位比例达 28%。主要就业方向:外事部门、各级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对外交流和国际合作工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文化教育等行业,从事国际经贸、国际合作、新闻报道、文化教育等工作。本科毕业后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以便进入高校、科研院所、跨国企业的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关闭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